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,中国的哲学之父——老子,他的经典之作《道德经》是中国人生哲理第一书,是世界公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学宝藏,我们可以从社会、文化、政治、经济等诸方面获得它所蕴含的思想指导与启迪。出于爱好,我认真地反复地阅读,收获很大、想法诸多,愿娓娓道来,与老同志们分享。
做人如水
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,而不争。”这是水的高贵品质。水滋润大地,是生命之源;水能载舟,是自然动力;水往低处流,奔向大海。我们做人要像水一样,利万物而不争,全心全意为人民、为社会谋福祉,甘于奉献,不争名利地位。做人要像水一样能载舟,勇于担负重任,不断前进。当在前进中碰到阻力时,要像江河之水,或善于迂回、曲折前行,或积蓄力量、冲破阻力、继续前行。做人要低调,当取得成绩时,心就要像大湖一样平静。做人要有明确的前进方向与目标,像长江水向东流奔大海。做人要有宽阔的胸怀,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
甘于付出
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”就是说,要想把它夺取过来,必须先要给予它。凡事都必须先有付出,才会有所收获。你想获得知识,就必须先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;你想获得丰收,就必须先有辛勤的耕耘;你想交往朋友,就必须先真诚待人。我们要有奉献精神,为国家、为家庭多做奉献,有奉献才会有幸福。
助人为乐
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不积既以为人,己愈有;既以与人,己愈多。”就是说,不会为自己藏私,尽全力帮助他人,自己反而会更加富有;尽力给予他人,自己反而更有盈余。我们要乐于助人,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助人为乐的人,他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,是受人尊敬的。

知人知己
知人难,知己更难。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”知人就要有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,识别人的优点、缺点、个性、本质等,认真观察其言行实际表现,还要经时间的考验,所以能识知别人的人是智慧的。
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更重要,而且更难。人往往看别人的缺点容易,而认识自己的缺点、弱点却很难。明智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,强项与弱项,能干什么而不能干什么,能尽量挖掘潜能,发挥自己的能力,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,不被过分的欲望左右,所以能认识自己是贤明的。能战胜别人是威力,能战胜自己才是强大。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。
刚柔并济
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”天下最柔弱的东西,能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。正所谓水滴石穿,以柔克刚。待人处事应有柔有刚,在原则问题上必须刚强;在此基础上要有灵活性,可柔性点。该柔的时候就柔,该刚的时候就刚。我们要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,待人处事要温和,既坚持原则又有灵活性,能包容;处事讲究方法艺术,才会有好的成果。
慎始善终
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图难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”就是说,处理困难的问题从容易处入手,做大事情从细微处着眼。天下最困难的事,肯定开始于容易的事,天下最大的事,肯定开始于细微的小事。我们做事,必须懂得这一道理,要有做事的智慧,才能把事情做好。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我们要干好任何事业,都必须有好的开始,首先走好第一步,然后一步一步地艰苦奋斗,坚持到底,慎终如始,才会取得成就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,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: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,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” 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强盛,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同样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。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,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,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。
(原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院长、教授 钟双华)